您目前的位置:主页 > 慈善公益 > 慈悲喜捨 >

"宗教慈善周"启动仪式 慧觉法师代表玉佛禅寺致辞

来源:上海佛教网  时间:2012-09-19


“宗教慈善周”启动仪式

 


上海玉佛禅寺慧觉法师发言(资料图)
 

    2012年9月17日,在武汉的全国宗教慈善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上海玉佛禅寺慧觉法师代表玉佛寺以“创新慈善理念,首重精神提升”为主题做了发言。

 

    创新慈善理念,首重精神提升:

 

    中国佛教界历来具有开展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优良传统,继前任方丈真禅长老于1984年开启玉佛禅寺慈善之路后,现任方丈觉醒法师带领全寺僧俗大众,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创新慈善理念,首重精神提升,在公益慈善之路上积极探索、续写新篇。借今天交流会的机会,我想分三点向各位汇报,敬请指正!
   

    一、专门机构,专业管理,倡导精神慈善
    

    玉佛禅寺区区不足20亩土地、100余名常住僧人,要想完全依靠自己的亲力亲为显然难以做大做强慈善事业。为此,我们于2008年5月专门成立“觉群慈爱功德会”,立足于“精神慈善”目标,倡导“日行一善,快乐365天”的慈善理念,号召广大信众及爱心人士,每天捐出一元钱,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推动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向前发展。功德会实行理事会负责制,账务收支公开透明、接受会员监督。功德会的创建,让我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引了15400余名志愿者,这些志愿者分属不同行业、不同阶层,在各自的活动圈很快形成了强大的辐射效应,汇聚为成千上万爱心人士的海洋。
    

    二、关爱教育,扶持创业,放眼未来事业    
   

    在众多慈善项目中,解决青少年弱势群体的学习和生活困难,是我们的重中之重。自2001年起,每年农历正月初三的新春慈善助学活动,让近2000人次特困家庭和学生从中受益。


    2010年春云南旱灾,我们原计划购买矿泉水送往寻甸灾区,经过实地考察,我们感到长效救灾比短期送水更有意义,于是改为援建蓄引水永久性工程。同年5月,我们又发起“1+1看世博”活动,来自云南、贵州、西藏等地近200名师生实现了走出大山“看世博”的梦想。


    说实话,边远山区的孩子限于家庭经济条件,极少有机会走出大山,有些甚至连县城都没去过。上海,在他们的心目中是一个极其遥远而神奇的地方,世博会对他们来说更是只有在电视上才得以一见的盛会。亲历上海世博会,对很多山区的孩子来说,终生难忘而又意义深远,对他们今后的成长一定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山区的贫困落后面貌,2011年起,两批96名来自云南普洱、新疆喀什的青年骨干教师受邀到上海接受培训,玉佛禅寺除承担他们的一切费用外,还计划将这项活动持续开展下去,真正达到教育扶贫的效果。


    慈善的目的,是要让受助者感觉到自己并不孤立,社会的关爱无处不在。2005年2月,我们成立“觉群就业培训中心”,对下岗失业人员免费进行技能培训,以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数百名受训者因此重新走上工作岗位。2009年1月,设立“觉群大学生创业基金”,以“贴息贷款”的方式资助大学生自主创业。3年来,已先后资助31个项目200多人次,10余所高校的青年学子从中受益。


    针对监狱服刑人员缺乏感化教育,易受社会歧视的状况,我们主动与两所监狱签订帮教协议。除赠送文化书籍外,还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为题开展心灵讲座,同时,对表现良好的服刑人员子女进行慈善帮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三、以点带面,营造氛围,弘扬慈善文化
    

    借助本寺院日益成熟的佛教文化传播手段,我们积极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推动慈善文化深入人心,成为引领社会文明风气的窗口。


    自2009年起,每年春季我们都要举办“觉群公益慈善周”,开展慈善论坛、公益讲座、慰问孤老及伤残儿童、义务献血、助医问诊、慈善募款、联谊交流等活动,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多重服务。


    “心净则国土净,心安则众生安”,精神慈善以其感动心灵、激发动力、引领向上的殊胜功能,日益受到社会重视。“施者比受者更有福”,立足“精神慈善”、“快乐慈善”的目标,我们愿孜孜以求,永不言弃。
    

(责任编辑:张国铭)

热点推荐
·感念佛恩 慈悲济世 青龙古寺腊八施粥慈善进行时 [2018-02-24]
·上海宝山寺腊八节感恩施粥暨上供法会圆满 [2018-02-24]
·世界佛教弘法协会慧明会长一行访问缅甸圆满 [2018-02-24]
·2017大摩尼宝乐捐活动圆满 [2018-02-24]
·上海静安寺举行2018年新年祈福撞钟法会 [2018-02-24]
·上海玉佛禅寺举行“祝福上海——2018上海社会各界迎新年慈善晚 [2018-02-24]
 上海佛教网 沪ICP备11045921号
技术支持:菩萨在线
Copyright [@] 2011-2018 上海佛教协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