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虎跃,龙马精神,龙凤呈祥……这是中国文化史上沿用已久的成语。今年是中国农历庚辰年,按中国古历,天干地支相配,十二年一轮转,又是一个龙年。世纪之交,恰逢龙年,这是一个千年难得的际遇。于是,有关龙文化的话题就十分热门起来。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华夏民族被称为“龙的传人”,千百年来,龙文化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积淀和体现。“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她的名字就叫中国”,一首歌拨动了多少海外华人的思乡心弦,牵动了多少华夏儿女内心深处涌动的民族之情。龙的子孙,永远是龙的传人。在此新世纪来临之际,龙的传人正以龙腾虎跃的精神,生气勃勃,昂首阔步地迈入新的历史时期。
龙文化在中国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上古三代,有关龙形象之雏形已经在我们先民的脑海中朦朦胧胧地孕育着。相传禹的父亲鲧因治水不成,死后带着深深的遗憾和愤恨,化作了一条黄龙腾飞而去。在商代的甲骨文和青铜器中,开始出现"龙"的文字和以龙为题材的艺术形象。春秋战国以后以龙为主题的各种艺术品越来越多,造型也越来越明确固定,人们把各种传说中瑞兽的形象特点聚合在一起,创造了人们心目中的龙的形象,体现了人们的心意和愿望。与此同时,关于龙的观念和形象在人们头脑中也越来越清晰,在民间流传也日益广泛。中国民间一般认为,龙是一种长鳞须爪,头上长角的动物,它有兴云作雨的神异力量。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作为具有灵异的四种神兽中,龙被冠于首位。不仅如此,发展到后来龙成了皇家和宫廷特权的象征,成了皇宫的专利品。皇帝的家族被称为龙子龙孙,皇帝的衣服称为龙袍,皇帝住的地方到处装饰着龙的图案。然而,龙文化却早已在民间深深地扎了根,无论谁都无法将它垄断。由是,在民间,以龙为题材的文化艺术作品仍然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内容。
龙文化不仅在中国民间深深扎了根,而且与中国佛教也有很深的渊源。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梁武帝崇尚佛教,在他护持下金陵修建了许多寺院。时有张僧繇者,是当时著名画家,梁武帝令其为金陵安乐寺作画以装饰佛寺,张僧繇在安乐寺画白龙四条,造型流畅,形象生动,栩栩如生。画毕,唯不点眼睛。有观者觉得奇怪,问其原因,张僧繇回答说,若点其睛,龙必腾飞而去。闻此言者皆以为妄,固请张为龙点睛。张僧繇无奈从命,谁知方点两条龙睛,须臾之间,只见电闪雷鸣,那两条点了睛的龙即腾云而去,唯剩另两条尚未点睛的龙。而“画龙点睛”的故事,也从此流传于民间。此故事虽带有一定的神话色彩,但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是张僧繇的绘画技艺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其次也可看出,在南北朝时,人们对龙的形象已有了较为确定的认识。此外,从这个故事还可看到,以龙的形象装饰佛寺,在南北朝已经相当普遍,据此可以证实当时中国佛教已经和龙文化结下了深厚的因缘,有着密切的关系。
“龙”的梵语音译为“那伽”。在古代印度,人们一般认为龙是住在水中的一种生物,其形与蛇相似,但具有呼云唤雨的能力。这一点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龙有相似之处。此外,相传古印度有人面蛇尾的半神之族,住于地下龙宫。也有认为这是古印度民族中崇拜龙,或以龙为图腾的部族。佛教创立后,吸收了古代印度许多民间神话传说,同样也将龙这样一种生物列为佛教的护法诸神众之一。最著名的如“天龙八部”,即为护持佛法的八部神众,此八部神众为天、龙、夜叉、阿修罗、迦楼罗(金翅鸟)、乾达婆(香音神或乐神)、紧那罗(非人)、摩睺罗迦(大蟒神)。此八部众本皆异类,后因感化于佛法之威德,故曾立下誓愿,愿为佛法的护持者。佛教经典中许多地方都有提到此八部众的,佛教艺术作品中,也有许多以天龙八部为题材的。现代香港著名作家金庸先生创作的诸多武侠小说中,就有一部以"天龙八部"为书名的。
在佛教经典中,关于龙的故事非常之多。如《大智度论》卷十四中载,佛陀释迦牟尼在过去世时曾经为大力毒龙,为修菩萨道而行“布施”、“持戒”、“忍辱”等六度之行。此龙在修行入定时,有猎者见龙身上鳞甲而起贪念,强剥龙皮。此龙因修“持戒”、“忍辱”等行而不惜以身布施,唯思将来成佛时,必以佛法度化其所施之众生。后来此龙命绝时即生于忉利天上。
佛教中有些经典与龙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大乘佛教重要经典之一的《华严经》,相传就是出于龙宫。另有一部《十善业道经》,是说佛陀在龙宫为娑竭罗龙王及大海中诸众生讲述善恶业报之理。经中具体解说了佛教所说十善业道的内容和修行十善业道的方法,因此成为在家佛教弟子经常诵读的一本佛经。
在《妙法莲华经》的"提婆达多品"中,记载了一则娑竭罗龙王之女因听闻《法华经》而悟入佛道的故事。故事说,一次文殊菩萨在龙宫演说佛法,有娑竭罗龙王八岁之女,因听闻佛法而入禅定,于刹那间发菩提心,悟得正道。龙女成佛的故事是大乘佛教顿悟成佛教义一个具体而典型的例子,这一故事随着《妙法莲华经》在中国社会的流传而在民间广为传颂。在民间传说中,人们又将《法华经》中的龙女与《华严经》中的善财童子一起,安排在观音菩萨的两边,成为观音菩萨身边的童男童女。由于观音信仰在中国的普遍和兴盛,善财和龙女也和观音菩萨一起走进了中国老百姓的千家万户。
佛教本来就与龙的神话有着密切关系,而中国龙文化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大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来,印度佛教中的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不完全一样,有一定的区别,但佛教传入中国后,随着中印两国文化的不断交流融合,佛教中有关龙的传说和故事,和中国原有的龙文化也互相交流融合。这种交流和融合,促进了中国传统龙文化的发展,丰富了中国龙文化的内容,同时也加深了龙与中国佛教之缘。
(责任编辑:张国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