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主页 > 法音宣流 > 百家争鸣 >

关注社情民意,传递大众心声

来源:上海佛教网  时间:2012-01-12

关注社情民意,传递大众心声

——我的提案故事

觉 醒

 

  掐指算来,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已经八年,加上先前上海市人大代表的经历,我的参政议政时间也算是不短了。一年一次的全体会议,我都会呈递几份提案。每则提案可以说都是用心之作。本着“关注社情民意,传递大众心声”的精神,我积极就僧俗大众所共同关注的话题进行认真调研并向有关部门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


  2004年的政协会议上,我提交了一份题为《关于逐步将宗教团体从业人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议》的提案,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


  撰写提案前,我先后走访了上海市区及郊县的部份寺院,听取基层僧尼的意见,听他们谈自己最为关心的问题及想法,了解他们的愿望与诉求。不少寺院的僧尼都谈到了教职人员的养老和医疗问题,希望自己能够像普通公民一样得到有效的社会保障。综合大家的意见后,我又进行了深入调研,感到这一问题确实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医疗、养老问题是关系到教职人员自身的健康和老有所养的大问题,关系到能否有效调动宗教教职人员服务教团、服务社会的积极性。为此,我果断提笔,撰写了《关于逐步将宗教团体从业人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议》的提案。在提案中,我列举了如下三点理由:


  一、教职人员作为社会公民,理应享有基本的社会保障。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广大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和社会保障问题,并为此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强调要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企业职工和城镇居民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保证社会稳定和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宗教团体从业人员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毋庸置疑,也应当成为社会保障的对象。但是到目前为止,社会对于宗教团体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重视程度和落实情况都很不理想。不少人以宗教教职人员应该具有超越社会的品格为由,将他们排斥在社会普通劳动者队伍以外。在当前党和政府大力倡导社会平等的形势下,这种倾向应该得到重视和纠正。再者说,从宗教从业人员对于社会所作贡献来说,他们的起码权利也应得到保障。众所周知,宗教在宣扬自身教义的同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慈善公益事业、提升社会的精神文明方面作出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宗教从业人员,他们为社会付出的劳动有目共睹,因此,社会保障制度应该覆盖到宗教教职人员,不能将宗教团体从业人员排斥于社会保障体系之外。


  二、没有社会保障,不利于宗教教职人员队伍的纯洁。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过去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现在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从这个层面来说,今天的宗教团体从业人员,可能明天就会脱离宗教团体而成为社会的普通一员。宗教团体的工作特点是精神教化,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信徒的捐赠或供养,自身可能并不直接参与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宗教从业人员有朝一日重返社会,此前他所具有的特长便失去了用武之地,生计无从着落,疾病、养老问题无法解决,他们一下子就沦落为社会的弱势群体。考虑到这些因素,某些宗教从业人员尽管信仰已发生动摇,不想安心在教团内服务,但是出于生计及其他物质利益的考虑,却又不敢离开宗教团体步入社会。这种状况不仅对教职人员本人来说是一种痛苦,同时也很不利于宗教教职人员队伍的纯洁与稳定。


  三、当前教职人员的医疗养老保险亟待得到落实。医疗养老问题关系到一个人的健康和生存。但是在全国很多寺院,出于多种原因,教职人员的医疗和养老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有些寺院僧人生病后,不仅在生活上得不到及时的照料,而且治病的医药费也无从报销。如果是小毛小病,僧人靠自己平时的积蓄还勉强能够承担,如果遇到大病,且寺院财力不济,便只好放弃治疗听天由命了。我在某寺考察时,听到一位挂单僧人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几年前他在某寺常住,有一年患上了脑瘤。当时,因为自己无力承担昂贵的医疗费用,就向寺院负责人提出申请,希望能够予以报销,被寺院负责人拒绝了。后来,他就依靠一些居士的零星供养做保守治疗。孰料,由于得不到有效治疗,病情日益恶化,竟至卧床不起。寺院负责人知道后,就让他与亲属联系,让他离开寺院回乡治疗。说是等病好之后,还可再来寺院常住。他知道,这不过是寺院撵人的委婉托词。无柰之下,这个僧人只得由亲友接回老家医治,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父母及亲友凑钱为他成功地动了手术,后来经过精心调养,他又恢复了往日的健康。


  象这样的事例,我还听到了不少。闻悉发生在教团内的诸多令人心寒的故事,我的心情十分沉重。我想,出家人辞亲割爱,全身心奉献给了寺院,寺院管理者,有责任有义务将所有出家人视为自己的亲人,关心爱护他们,帮他们解决各种困难,让每一个成员都能感受到寺院大家庭的温暖。有鉴于此,我决定,为本寺院常住僧人逐步办理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与此同时,作为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我还主持召开专门会议,要求各寺院负责人,要多关心教职人员的生活,设法解决教职人员的医疗费用,并在寺院能力许可的条件下,为教职人员缴纳社会医疗、养老保险,真正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都能够安心并乐意为团体服务。


  我的建议得到了上海各大寺院的积极响应,目前,上海大部分寺院都已通过各种形式为教职人员解决了医疗方面的问题。个别有条件的寺院还为出家人缴纳了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基本做到了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其实,对于国内大多数寺院来说,靠自身经济实力解决出家人的医疗、养老问题并不是太大的困难,关键是寺院负责人的观念及重视程度还不够。只有以国家法律的形式,将教职人员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才能真正从源头上解决教职人员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担忧。


  正是源于以上三方面的考虑,我在这份提案中提出了如下建议:参照社会的一般做法,由宗教团体与从业人员共同出资解决社会保障资金的问题。就当前而言,首当其冲的是要解决宗教从业人员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问题。在这方面需要的是政府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和各大宗教团体的重视。可以考虑以城市的宗教团体为试点,然后在全国各地全面推开。对于那些经济确有困难的宗教团体可视情予以救助,或通过精减人员、鼓励兴办三产的办法逐步解决他们的资金来源问题,以达到人尽其保的社会保障效果。


  提案提交后,很快得到了国家民政部及宗教局的回复,告知,他们将认真研究并制定方案。可喜的是,近年来,在教内外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宗教教职人员的医保和社保问题已经越来越为各地政府宗教部门所重视,不少省市有条件的宗教场所都已逐步开始解决这一问题。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在关心宗教界的社情民意的同时,我们也理所当然地应该关注社会的发展,关注国计民生。


  自去年下半年起,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扩散,全球经济深受影响,中国的经济同样也难逃厄运。正如温家宝总理1月19日在主持国务院2009年第二次全体会议时所指出的那样,“今年是中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就业困难。随着不少大型企业的经济困难,裁员减薪已呈大势所趋。尽管目前各地政府纷纷采取鼓励措施,希望企业尽量不裁减人员,但是不少人还是会面临失业的危险,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更是成为极大的社会问题。


  面临着这样的局面,为了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确保高就业、鼓励自主创业成为政府部门必须考虑的课题。我想正确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种种困难,大力组织和开展就业培训,积极创造就业机会,想方设法为青年朋友解决后顾之忧,是解决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为此,我在今年的政协提案中,建议进一步扩大青年创业基金的覆盖面,让更多的人得到扶持和帮助。


  之所以专门提出这一问题,是因为:


  一方面,鉴于金融风暴导致的就业危机日益突出,青年创业基金的覆盖面有必要进一步扩大。要面向所有有志于自主创业的社会青年,为他们创造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据有关资料显示,由团中央、全国工商联、全国青联共同倡导发起,旨在帮助青年创业的教育性公益项目成立以来,深受青年创业者欢迎,尤其是为青年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了不少便利。但是,我们也遗憾地看到,无论从基金的资助面还是从资助数量来说,“青年创业基金”都有必要加以积极扶持和大力发展。


  另一方面,本人所在寺院近年来的慈善实践启发我们,可以把支持“青年创业基金”作为社会慈善事业的一项新内容加以推广。在资金募集上,除了政府拨专款加入外,还应该尽可能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关注这一事业。


  本人所在的上海玉佛寺多年来一直关注社会慈善公益事业,每年都会捐赠大笔资金资助包括贫困学生、因病致贫家庭在内的社会弱势群体以及遭受自然灾害的灾区人民。除此之外,我们于2005年起专门成立“觉群再就业培训基地”,对失业人员进行再就业培训,培训他们的文化知识、培养他们的职业技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是,在接受培训的人员当中,真正能够自主就业、自主创业的人还是较少,其中多数人都是因为缺少创业资金,无法施展自己的本领、难以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这次全球金融风暴发生后,企业的就业形势变得愈加严峻,人们的经济收入受到很大影响,人们可供创业投入的资金更加困难。在当前鼓励和刺激消费的背景下,我们应该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拿出积余资金,投入“青年创业基金”,为社会青年重新就业及创业提供经济上的支持,为社会的经济发展、为社会的稳定繁荣作出贡献。为此,玉佛寺专门筹款1000万元,与上海市青联、上海市团委、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共同成立“觉群慈善创业基金”,用以资助社会青年成长创业。只要满足受助条件的人员都可以提出申请,在严格审核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需求给予不同形式、不同数额的资助。


  这 项提案得到了上海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委领导的积极肯定和支持,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件服务社会的好事,是同心协力应对金融危机的积极举措。


  多年来,我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不仅是一种政治荣誉,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我们应该本着“关爱社会,情系大众”的宗旨,深入群众、认真调研、积极撰写提案,及时将僧俗大众的呼声传递给党和政府,当好政府的参谋和助手,以主人翁的姿态,为政府分忧,为人民造福,努力尽到一个政协委员应尽的职责。

 

 

(责任编辑:张国铭)

热点推荐
·感念佛恩 慈悲济世 青龙古寺腊八施粥慈善进行时 [2018-02-24]
·上海宝山寺腊八节感恩施粥暨上供法会圆满 [2018-02-24]
·世界佛教弘法协会慧明会长一行访问缅甸圆满 [2018-02-24]
·2017大摩尼宝乐捐活动圆满 [2018-02-24]
·上海静安寺举行2018年新年祈福撞钟法会 [2018-02-24]
·上海玉佛禅寺举行“祝福上海——2018上海社会各界迎新年慈善晚 [2018-02-24]
 上海佛教网 沪ICP备11045921号
技术支持:菩萨在线
Copyright [@] 2011-2018 上海佛教协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