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主页 > 法音宣流 > 百家争鸣 >

学诚法师:发扬佛教十善精神 可以造福社会人群

来源:上海佛教网  时间:2017-04-07


 


    佛教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注重于品德的提升、人格的完善、人际的友善、社会的和谐。“十善”是佛教的重要内容,大家只有真正了解,才能深入理解,进而产生信解,发扬十善精神,造福社会人群。


    一、什么是十善

 

    佛教提倡的十善,即是规范我们思想、语言和行为的十条基本原则,包括:


    一、不杀生:不害一切物命,爱护生命;


    二、不偷盗:不窃取他人财物,保障公共财产和私人财产的安全;


    三、不邪淫:不做邪淫欲事,令内心端正,让家庭稳定、和乐;


    四、不妄语:不起虚言诳惑他人,诚实守信;


    五、不离间语:不向两边说是谈非而令他斗诤,说和合语,相互和睦;
 

    六、不恶口:不发粗犷恶言骂辱他人,说柔和语,不损恼他人;


    七、不绮语:不以矫揉造作的言辞来博取他人的好感,言语端肃、正直;
 

    八、不贪欲:不贪着情欲尘境,少欲知足,身心安适自在;
 

    九、不瞋恚:不生忿怒之心瞋恨于人,内心柔和、慈悲;


    十、不邪见:不偏邪异见、执非为是,应相信因果、明辨是非,懂得缘起的道理。


    其中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是行为的美化;不妄语、不离间语、不恶口、不绮语是语言的美化;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是心灵的净化。


    二、十善重要地位


    就原始佛教的原义而言,十善业是世间善行的总称,是死后不堕恶趣、往生天道的条件。如《杂阿含经》卷三十七讲到:“十善业迹因缘故,身坏命终得生天上。”又《中阿含经》卷三记载:“此十善业道,白有白报,自然升上,必至善处。”至大乘佛教时代,进一步提出了“十善为总相戒”的说法,赋予十善更重要的意义。《大智度论》卷四十六云:“十善为总相戒,别相有无量戒……说十善道则摄一切戒。”


    由此,十善含摄一切戒,是规范我们思想、语言和行为的总则。大乘佛教还把十善视为出世间善行的基础,如《华严经》卷三十五所载:“十善业道是人天乃至有顶处受生因。又此上品十善业道,以智慧修习……从他闻声而解了故,成声闻乘。又此上品十善业道,修治清净,不从他教,自觉悟故……成独觉乘。又此上品十善业道,修治清净,心广无量故、具足悲愍故、方便所摄故、发生大愿故、不舍众生故、希求诸佛大智故、净治菩萨诸地故、净修一切诸度故,成菩萨广大行。又此上上十善业道,一切种清净故,乃至证十力四无畏故,一切佛法皆得成就。”《十善业道经》亦云:“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业道。”十善不仅是世间善行的总称、出世间善行的基础、一切戒的总摄,同时也是佛教通俗教化的重要内容。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等与十善密切相关的理念易于普及、便于操作,利于佛教止恶扬善思想的传播。并且,十善是佛教与其他宗教文化沟通、对话、交流的良好平台。如儒家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伊斯兰教讲“为众人寻求你自己所希望得到的,那么你就是一个信徒;善待邻居,你就是一个穆斯林”,基督教讲“行善的属乎神,行恶的未曾见过神”等,即与十善精神相吻合。


    三、倡导佛教十善


    促进社会和谐,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我国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更加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共同构建和谐社会成为全民努力的一致方向。其中,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扬国学精粹以充实文化底蕴、加深精神涵养,倡导良好伦理道德观念以优化人际关系、形成人与人之间彼此的良性互动,培养利益他人的慈心以增进互助、平息斗诤等,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佛教是我国国学的瑰宝,佛教的发展与十善精神的弘扬,必将促进社会的和谐与道德的提升;同时有了和谐社会的肥沃土壤,佛法的菩提树必将枝繁叶茂、荫蔽四方。同样的道理,如果没有良好的社会环境,佛教将举步维艰;如果我们不努力倡导十善精神、促进社会和谐,佛教的生存将岌岌可危。


    因此,佛教团体需要加强僧团建设,密切僧俗配合,凝聚广大的善业力量,与宗教界及社会其他各界朋友们一起,发扬十善精神,开展十善事业,营造十善风气。“二人同心,其力断金”,让我们共同倡导佛教十善,促进社会和谐!

 

 

(责任编辑:张国铭)

热点推荐
·感念佛恩 慈悲济世 青龙古寺腊八施粥慈善进行时 [2018-02-24]
·上海宝山寺腊八节感恩施粥暨上供法会圆满 [2018-02-24]
·世界佛教弘法协会慧明会长一行访问缅甸圆满 [2018-02-24]
·2017大摩尼宝乐捐活动圆满 [2018-02-24]
·上海静安寺举行2018年新年祈福撞钟法会 [2018-02-24]
·上海玉佛禅寺举行“祝福上海——2018上海社会各界迎新年慈善晚 [2018-02-24]
 上海佛教网 沪ICP备11045921号
技术支持:菩萨在线
Copyright [@] 2011-2018 上海佛教协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