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主页 > 法音宣流 > 佛艺博览 >

佛教艺术——伎乐盛境

来源:上海佛教网  时间:2016-09-06

 

    佛教乐舞,源于印度的“无遮大会”。无遮,即谓佛法平等,宽容无阻,不分贵贱众民皆能参与。历时七十五天,有盛大的歌舞戏剧演出。南北朝时传入中国,梁武帝不仅搞“无遮大会”,还举行“盂兰盆会”。梁代三朝设乐,共有歌舞、百戏四十九项。由于佛教兴盛,伎艺开始走向寺庙。凡遇神节或佛庆,许多寺院都有伎艺表演,除了音乐活动频繁外,还有大规模的乐舞。

 

    据《洛阳伽蓝记》记载:洛阳长秋寺,四月四日行像。“辟邪狮子导引其前。吞刀吐火,腾骤一面彩幢上索;诡谲不常。奇伎异服,冠于都市。”景明寺,八月节,“京师诸像皆来此寺”,“梵乐法音,聒动天地,百戏腾骧,所在骈此。”景乐尼寺,“至于大斋,常设女乐。歌声绕梁,舞袖徐转,丝竹咳亮,、皆妙入神……召诸音乐,呈伎寺内,奇禽怪兽,舞忭殿庭,飞空幻惑,世所未睹。”宗圣寺里,“妙伎杂乐,亚于刘腾,城东士女多来此寺观看也。”在这些盛大的乐舞表演中,节目既有印度佛教梵音及梵音的汉化形式,又有民间的百戏、幻术和杂耍。

 

    盛唐之时,西域来音,胡舞剧瑚。天丝乐中着名的《天曲》就是一种舞曲。唐玄宗据《婆罗门》改为《霓裳羽衣曲》。公孙大娘舞的《剑器舞》也是一种出于龟兹佛曲《苏莫遮》的“浑脱舞”。而《羯鼓录》中所录食曲32首,则是专门用于法会道场演出,而且以假面伎乐为主,其中“毗沙门”与“龟兹大武”,就是一种戴假面具跳的金刚力士舞。

 

 

(责任编辑:张国铭)

热点推荐
·感念佛恩 慈悲济世 青龙古寺腊八施粥慈善进行时 [2018-02-24]
·上海宝山寺腊八节感恩施粥暨上供法会圆满 [2018-02-24]
·世界佛教弘法协会慧明会长一行访问缅甸圆满 [2018-02-24]
·2017大摩尼宝乐捐活动圆满 [2018-02-24]
·上海静安寺举行2018年新年祈福撞钟法会 [2018-02-24]
·上海玉佛禅寺举行“祝福上海——2018上海社会各界迎新年慈善晚 [2018-02-24]
 上海佛教网 沪ICP备11045921号
技术支持:菩萨在线
Copyright [@] 2011-2018 上海佛教协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