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主页 > 法音宣流 > 佛艺博览 >

云冈映像 独特的“二佛并坐”

来源:上海佛教网  时间:2016-11-24

 

    在众多石窟造像记载中很少有像云冈石窟的“二佛并坐”形象,莫高窟、麦积山石窟、龙门石窟均未见到类似的场景。龛形为圆龛,龛内雕二佛并坐,细眉高鼻、面相慈蔼。火焰纹背光内雕饰飞天和坐佛。二佛之间,下雕二胁侍菩萨,上雕二飞天与二供养天。龛楣飞天饰边。

  

    据统计,在云冈约有385个“二佛并坐”龛,几乎每个洞窟都有这种形象。或置于正壁,或东西两壁或南壁,也有的雕刻于拱门或明窗上,可以说,它是云冈石窟造像的一个典型。

 

    “二佛并坐”的造像手法作为一种可为人们接受的语言符号,传达出当时历史时期的精神趋向和艺术水平。在其他石窟寺佛教造像多为一尊主佛,两尊菩萨、两位天神分列其左右,然后是供养人。在审视每一座窟龛时,造像风格显现出威严崇高的离俗之韵却又有一种宫廷布局融于其中,恢弘富美之中留有清绝神通之态,与世间的封建等级观念遥相呼应,如若影观。

 

    “二佛并坐”在佛经上是以《法华经》为根据,这部佛经是释迦牟尼50年说法的最后至极教理,很早就在中国流传,但主要内容很少被早期佛教艺术形式所采纳,其中第十一《见宝塔品》,则在早期石窟寺中是常见的《法华经》表现内容,形式即“二佛并坐”。 

 

    经文内容说明了缘何在佛教艺术表现中多见“二佛并坐”的实际意义。作为一种宗教艺术形式,“二佛并坐”非是单纯的欣赏对象,更多的是注重佛法、佛理的弘扬,引导信众崇拜佛祖,从心底生成皈依的理念。

 

    “二佛并坐”的另一个依据,则是与当时的政治形势相关联。据《魏书》上记载,文成帝于公元465年去世后,孝文帝登基,皇太后冯氏临朝听政,此后多年处于皇太后“大权独揽”局面。在这种特殊的政治形势下,皇族亲贵称冯氏与孝文帝为“二圣”。云冈石窟的“双窟”就是这种政权形式的典型象征。二佛并坐龛中的“二佛”也是“二圣”的映现,具有独特的政治寓意。

 

    云冈早期的石窟,如昙曜五窟,窟东、西、南壁普遍雕刻了这种“二佛并坐”龛,整体上说,佛像装饰较为简洁,显得朴素干净。

 

 

(责任编辑:张国铭)

热点推荐
·感念佛恩 慈悲济世 青龙古寺腊八施粥慈善进行时 [2018-02-24]
·上海宝山寺腊八节感恩施粥暨上供法会圆满 [2018-02-24]
·世界佛教弘法协会慧明会长一行访问缅甸圆满 [2018-02-24]
·2017大摩尼宝乐捐活动圆满 [2018-02-24]
·上海静安寺举行2018年新年祈福撞钟法会 [2018-02-24]
·上海玉佛禅寺举行“祝福上海——2018上海社会各界迎新年慈善晚 [2018-02-24]
 上海佛教网 沪ICP备11045921号
技术支持:菩萨在线
Copyright [@] 2011-2018 上海佛教协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