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主页 > 法音宣流 > 佛艺博览 >

禅宗十牛图:找回久已迷失的自我本性

来源:上海佛教网  时间:2017-10-18

 

    十牛图的思想基础,源自《六祖坛经》的见性法门。这是印度大乘佛教真常唯心思想的推演。这种思想,强调每一位众生的本性(或佛性、自性、如来藏心)是真常清净,具足无量功德属性的。由于无始以来,众生耽于迷执,忘失本性,终致不认得“自己”。因此,修行者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去发现这原本具足的“本性”。彻底证得自性之本来具足,便是开悟,便是成佛。其所具足的无量功德,也自然会开显。这也就是禅宗所常标榜的“见性成佛”。
 
    禅宗则假借牛为心性的意象,牧牛如牧心,以找回久已迷失的自我本性。南岳怀让曾以磨砖作镜来点拨他的弟子马祖道一,成佛不止于形体打坐。譬如牛拖车,车不行,打心之牛,而非身之车。坛经:“外于一切境界上念不起为坐,见本性不乱为禅。”又说:“行住坐卧,常行直心”便是一行三昧(禅定)。身为车,为客体;心为牛,为主体。禅定要在心地上用功夫,而不仅仅是身体形骸的枯坐,所谓“坐破蒲团不用功,何时及第悟心空。”
 
    遗教经云:“譬如牧牛,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心如同尚未驯顺的野牛,四处奔窜,践踏水草良苗。如何调伏这头水牯牛,宋代廓庵禅师以十牛图颂将心性修成分为十个历程:
 
    寻牛∶忙忙拨草去追寻,水阔山遥路更深,力尽神疲无处觅,但闻枫树晚蝉吟。
 
    见迹∶水边林下迹偏多,芳草离披见也么,纵是深山更深处,辽天鼻孔怎藏他。
 
    见牛∶黄鹂枝上一声声,日暖风和岸柳青,只此更无回避处,森森头角画难成。
 
    得牛∶竭尽神通获得渠,心强力壮卒难除,有时才到高原上,又入 烟云深处居。
 
    牧牛∶鞭索时时不离身,恐伊纵步入埃尘,相将牧得纯和也,羁锁无抑自逐人。
 
    骑牛归家∶骑牛迤逦欲还家,羌笛声声送晚霞,一拍一歌无限意,知音何必鼓唇牙。
 
    忘牛存人∶骑牛已得到家山,牛也空兮人也闲,红日三竿犹作梦,鞭绳空顿草堂间。
 
    人牛俱忘∶鞭索人牛尽属空,碧天寥廓信难通,红炉焰上争容雪,到此方能合祖宗。
 
    返本还源∶返本还源已费功,争如直下若盲聋,庵中不见庵前物,水自茫茫花自红。
 
    入廛垂手∶露胸跣足入廛来,抹土涂灰笑满腮,不用神仙真秘诀,直教枯木放花开。

 

 

(责任编辑:张国铭)

热点推荐
·感念佛恩 慈悲济世 青龙古寺腊八施粥慈善进行时 [2018-02-24]
·上海宝山寺腊八节感恩施粥暨上供法会圆满 [2018-02-24]
·世界佛教弘法协会慧明会长一行访问缅甸圆满 [2018-02-24]
·2017大摩尼宝乐捐活动圆满 [2018-02-24]
·上海静安寺举行2018年新年祈福撞钟法会 [2018-02-24]
·上海玉佛禅寺举行“祝福上海——2018上海社会各界迎新年慈善晚 [2018-02-24]
 上海佛教网 沪ICP备11045921号
技术支持:菩萨在线
Copyright [@] 2011-2018 上海佛教协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