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主页 > 法音宣流 > 佛艺博览 >

佛教造像与“十笑”

来源:上海佛教网  时间:2017-11-15

 

    佛教大佛雕塑虽不如蒙娜丽莎的微笑那般著名,表现微笑,也是中国古代佛教造像的艺术追求,可以说没有哪门艺术,是这样的执着于表现微笑而又能如此精彩纷呈。
 
    一笑:尊贵婉约卢舍那(初唐)——传说以武则天的形象塑造
 
    位于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石窟正中卢舍那佛坐像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为释迦牟尼的报身佛,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
 
 
    在佛教中,卢舍那是报身佛。卢舍那这个名字其实就是法身“毗卢遮那”的简称,释迦如来在立名时,把他的报身和法身立在同一个名中,表示法、报不二。龙门奉先寺卢舍那是公认最美的大佛,以神秘微笑著称于世,这个微笑具有不可抗拒的魔力。
 
    造像卢舍那脸圆,面短,眼大,眉弯,眉眼开阔;嘴小,唇底与两外眼角连线呈三角形。一般成人的这个夹角不足60度,而该造像达到90度,是儿童的比例。嘴角微微嘟起,略带女性娇嗔,使得造像于端严之中透出可爱和女性的柔美。波状蓬松的发髻亦有女性特点,服装轻薄的质感,曲回的衣纹态势,胴体的微妙起伏,都使造像呈现婉约。
 
    饱经沧桑、老成持重的大弟子迦叶,温顺聪慧的小弟子阿难,表情矜持、雍荣华贵的菩萨,英武雄健的天王,咄咄逼人的力士与主佛卢舍那一起,构成了一组极富情态质感的美术群体形象。
 
    释迦牟尼佛则是化身。他以卢舍那化身的身份,来到娑婆世界示现成佛。一切佛像实际上都是以他为根本原型而塑造的,包括我们不曾见过的阿弥陀佛、药师佛、卢舍那佛,甚至毗卢遮那佛等等。
 
    二笑:威严劲健禅定佛(北魏)——云冈石窟第20窟
 
    北京奥运火炬山西境内的传递活动曾在云冈石窟第20窟大佛前广场举行。云冈第20窟,佛装三世佛,有别于卢舍那,这尊大佛的微笑显示出威严劲健的特征,这是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首先,大佛周围壁面雕刻诸多小佛像,象征群臣簇拥。其下矮小人像,象征民众和奴隶。窟顶雕刻舞动飞天,衬托出大佛的雄伟庄严,这些都表现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俨然是一幅封建统治的图像。
 
    其次,此尊佛像雕刻技法吸收了印度犍陀罗浑硕健壮的艺术风格,粗颈、宽肩、厚胸、细腰、面相长圆,发髻平整,虽弱化性别特征,但仍然明显趋向于男性,使得造像的微笑显得劲健。大佛目光悠远,神情坚定,额方,口阔,鼻劲挺。据考,北魏佛教有认定天子即是当今如来的传统,此像即象征北魏太武帝。鲜卑拓跋氏那彪悍强势、粗犷豪放的游牧民族特色,也为造像平添豪迈之气。
 
    值得一提的是,太武帝本身是个排斥佛教的皇帝,一度宠信道士寇谦之,并于太平真君七年(446)下诏灭佛。极为讽刺,在他死后的几年时间,他的形象却被塑成了他极力打倒的偶像——一尊佛,脸上挂着威严劲健的微笑,成为云冈石窟的不朽象征。
 
    三笑:通彻投契拈花佛(南宋绍兴年间)
   
    资中东岩2号窟拈花佛,该窟一龛两像,一佛一弟子,佛是释迦牟尼,弟子是迦叶。
 
    窟内壁面装饰简素,只浮雕一条背光火焰纹,两个飞天和几朵散花,体现了宋代石窟造像的风格,极富意境。如此精美的“拈花微笑”石雕造像在中国石窟中极为罕见,微笑是此窟的主题。
 
    大佛目光下视,抿细的嘴唇和嘴角的笑意尽藏玄机,是一种通彻投契的微笑,与举花的手姿相呼应。细看下来,佛像的唇部有点过于薄和细长,着力强调了唇部的线条。而红砂岩的材质,暖色和哑光色泽给窟内平添了温暖祥和的气氛,微笑得以烘托。
 
    四笑:超逸淡静涅槃佛(盛唐)
 
    安岳卧佛院第3号释迦涅槃造像,摩崖造像,巨佛身体扁平,疏朗的衣纹线形成汇集趋势牵引视线,突出光润的脸部,身躯僵直平板,却反衬出方圆的脸庞和唇边微笑的盎然生机。
 
    该像成于盛唐,高度繁荣的社会,艺术气氛具有郁勃浓烈的浪漫气质,佛教造像同样富于激情和感染力。
 
    卧佛头身比例1:8,符合中国古代绘画中卧式形象的要求,“秀骨清像”风格尤甚,给微笑平添东方风韵。距地5米,长22米的规模,给人的震撼是惊人的,如此巨制刻在崖壁上,一般不会精雕细琢,很难有精彩的作品。但此像却运用概括粗犷的手法,通过巧妙合理的布局和节奏感,显得自如传神。
 
    五笑:明朗永恒卢舍那(北朝)
 
    此尊佛头像为圆雕,石灰岩质,佛头高132厘米,宽78厘米,厚79厘米,总重量约2吨多。此造像雕造于北魏晚期至东魏初年,前额上原镶嵌一佛珠,后被人抠去,只在额上留一圆形小洞。经专家推算,石佛全身完整像高达6米,属石雕丈八佛像。在迄今发现的北朝时期佛像中,这样大体量的石雕丈八佛头像实属全国罕见。尤其是佛像的微笑,不仅十分罕见,也十分神秘,堪称“中国第一笑佛”。
 
    诸城卢舍那大佛头,高1.32米,造像虽然仅存头部,但其微笑的表情仍然极具感染力。中央美院教授袁运生先生评价道:“她的微笑具有永恒的特质,是常驻的笑意,没有时间性。”
 
    此佛像是龙兴寺供奉的主佛,建于唐太宗贞观十三年,龙兴寺在道光年间还存在,大约在清末民初,此寺毁弃不存。现存山东诸城市博物馆。
 
    六笑:慈爱欣悦弥勒菩萨(北凉)纵580厘米、横340厘米、高365厘米
 
    此窟是莫高窟最早的洞窟之一,其建筑形制为长方形殿堂窟,窟正壁(西壁)塑高3.40米的弥勒菩萨像,扬掌交脚坐狮子座上。左壁(南壁)、右壁(北壁)上部对称地分别开凿两个阙形龛和一个双树龛。
 
    阙形龛内塑手印各异的交脚坐菩萨。双树龛内塑思惟菩萨。弥勒是佛教的“未来佛”,是“兜率天宫”的主宰,交脚坐菩萨与阙形龛,象征弥勒菩萨高居“兜率天宫”。思惟菩萨与双树龛,象征树下思惟。塑像造型雄健,面相丰圆,神情庄静,高髻宝冠,发披两肩,上身半裸,肩挂披巾,腰束羊肠裙,造型与衣饰可以看出中原传统雕塑艺术与西域佛教艺术的融合。
 
    敦煌莫高窟第275窟西壁彩塑,交脚弥勒菩萨像,弥勒菩萨精致的面部刻画,收敛下视的目光,外展的嘴角,都使微笑的表情得以突出,外披天衣的滚边和花纹形成的两道直线,与视线交汇于口鼻部位,又使微笑的表情得以强调。
 
    七笑:悲悯拔苦不空羂索观音菩萨(南宋)
 
    不空绢索像出自不空绢索续,不空绢索实为观世音菩萨诸多化现之一,也即三面四臂之观音大士。凡见此像者,其功德如续部所云,有如下种种,亲睹此像即同现量观见观音圣颜及不达拉清静刹土之无量宫殿,仅睹一面即能彻底解脱包括无间地狱在内之八大地狱之苦及八种怖畏乃至五无间罪,一见此像即可清静舍法罪,谤佛菩萨罪等大小一切罪业,并积累如百千大梵天之福德且获致世间所有之善根,临命终时,现量亲睹观音慈面,并得殊胜心之安宁,死后顿生极乐世界,又远离一切障难,且能忆念五十百千宿世之事,直至菩提果间,今生乃轮回最后一世,见像一次即具此无量不可思议之福德功德,何况时常观想 做意,以至供奉,具缘者皆当位至不退地直至终取无上正等觉。
 
    大足北山佛湾第136号转轮经藏窟不空羂索观音菩萨像。北山,古名龙岗山,位于重庆市大足县西北方向,北山石刻始凿于唐末,止于南宋,转轮经藏窟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石窟。
 
    大足石刻转轮经藏窟,此组以观音为主像,此尊观音造像形象写实,面形既不像云冈石窟具有印度或西域特征,也不像龙门造像那样丰圆,显示出道地的中国人特征,而是完全塑造出一位世俗中年轻美丽的女性的观音菩萨形象。观音脸颊丰腴,还有点双下巴,神态气质完全显示为“人性”而非“神性”。
 
    八笑:幡然彻悟思维菩萨(北齐)
 
    青州龙兴寺窖藏出土思维菩萨像,表现出与传统的北朝造像不同的艺术特色,被称为“青州模式”,带有不少南方文化因素。
 
    “秀骨清像”“曹衣出水”等,在这里都有明显的体现。该造像呈现幡然彻悟的微笑。欣赏的目光中,神的威严荡然无存,微笑显得人情味十足。残存的色彩告诉我们,它们曾经涂金施彩,微笑因为这些色彩而显得更有温度。
 
    思维菩萨高发髻,面相丰满,袒露上身,肌体圆润,盘膝而坐,左手屈肘撑于腿上,右手屈肘上抬,头向右倾斜,双目微合,作思维状。裙裾簿薄地贴在身上,褶纹清晰,较好地表现出丝绸的质感。其姿态之优美,神态之恬静,结构之准确,手法之简洁,均达到了高超的水平。思维菩萨像为中国所创,流行于南北朝时期,后代渐少。
 
    九笑:天真烂漫童女的微笑(西魏)
 
    甘肃天水麦积山第123窟童女像,彩绘泥塑。这是一个侍童,没有扮成菩萨或神仙的角色,而是一个鲜活生动的、质朴的来自俗世的形象。
 
    来此观瞻的人们都收束视线汇集于此,自然生动纯真的微笑极具感染力,服饰那简单甚至草率的处理,使精致的五官尤为突出,眯细的眼睛和收敛的目光,夸张的领口弧线对微笑的动势起到明确的强调作用。
 
    十笑:洗炼欢欣飞天的微笑(北魏)
 
    云冈第34窟西壁佛龛北侧上隅飞天,这是一个飞动着的女子形象,面带微笑,面容清瘦,身材修长,腰肢纤细,高髻,上身着短衫,下身着长裙,双足收敛,裙尾裹足,飘展如翼。
 
    一片欢腾之中,飞天的微笑反倒显示出沉静和内敛,若即若离,既与喜悦相应,又不使活跃的气氛过于喧闹。因为此组浮雕对于整窟的布局仅起到辅助性的作用,起到烘托气氛,交代情景之用,尺寸不大,所以表现的概括而洗炼。

 

 

(责任编辑:张国铭)

热点推荐
·感念佛恩 慈悲济世 青龙古寺腊八施粥慈善进行时 [2018-02-24]
·上海宝山寺腊八节感恩施粥暨上供法会圆满 [2018-02-24]
·世界佛教弘法协会慧明会长一行访问缅甸圆满 [2018-02-24]
·2017大摩尼宝乐捐活动圆满 [2018-02-24]
·上海静安寺举行2018年新年祈福撞钟法会 [2018-02-24]
·上海玉佛禅寺举行“祝福上海——2018上海社会各界迎新年慈善晚 [2018-02-24]
 上海佛教网 沪ICP备11045921号
技术支持:菩萨在线
Copyright [@] 2011-2018 上海佛教协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