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主页 > 法音宣流 > 佛艺博览 >

古寺庙中藏着“二郎神”,弥勒堂见证大渡口千年繁华

来源:重庆时报  时间:2017-12-27

 

    12月21日,重庆市文物局公布各区县“镇馆之宝”,大量深藏文物库房的文物重现天日,伴随着的还有那些文物背后神奇的故事。

 

    大渡口文管所此次获评的“镇馆之宝”之一清二郎神石雕头像,在2016年出土于由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与大渡口区文管所联合发掘的弥勒堂遗址。根据各种迹象核实,这些出土文物,意味着古寺庙弥勒堂重现人间!

 

    《巴县志》中曾记载,弥勒堂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在大渡口颇有名气,但由于历史原因,已经损毁殆尽。记者随后从文物部门核实得知,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大渡口文物部门将其登录为文物点。但这座古寺庙的真容如何,2016年之前一直缺少实物证据!

 

    随后,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和大渡口区文管所联合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根据考古队员的初步估计,弥勒堂极盛时约有近百名僧人居住。寺院的四周被石砌寨墙围护,宽2.2米,残高2米。根据现场勘测计算以及走访记录,弥勒堂当时的寨墙大约7米。清代白莲教在川渝兴盛时期,很多地主武装将寺庙、山寨改装成防御堡垒,用以对抗白莲教。

 

    这一清代二郎神石雕头像,是发掘时期出土文物。该石雕头像高38.9、宽25.5、厚27厘米,头戴高武冠,帽前饰甲胄及云纹,帽顶丝带装饰垂于两耳后,突额,额上刻一竖眼,弯眉,长目微闭作俯视,宽鼻厚唇,嘴角微凹,垂耳,长圆脸,面容饱满,雕刻精细。现保存于大渡口博物馆!此件文物反映出巴蜀地区多元崇拜的祭祀传统,也表现出巴蜀地区佛雕的独特技艺。

 

    一盏残灯,倾塌的山门,石板上回荡的是在等,青苔上见证的是昔日繁华。尽管寺庙已不复往昔,那些灿烂文化却永流于世!

 

 

(责任编辑:张国铭)

热点推荐
·感念佛恩 慈悲济世 青龙古寺腊八施粥慈善进行时 [2018-02-24]
·上海宝山寺腊八节感恩施粥暨上供法会圆满 [2018-02-24]
·世界佛教弘法协会慧明会长一行访问缅甸圆满 [2018-02-24]
·2017大摩尼宝乐捐活动圆满 [2018-02-24]
·上海静安寺举行2018年新年祈福撞钟法会 [2018-02-24]
·上海玉佛禅寺举行“祝福上海——2018上海社会各界迎新年慈善晚 [2018-02-24]
 上海佛教网 沪ICP备11045921号
技术支持:菩萨在线
Copyright [@] 2011-2018 上海佛教协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