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又作夏安居、雨安居、坐夏、夏坐、结夏、九旬禁足、结制安居。
在印度,夏季的雨季长达三个月,佛陀乃订定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为安居之期,在此期间,出家众禁止外出,聚居一处精进修行,称为安居。这是雨季期间草木、虫蚁繁殖最多,恐外出时误蹈,伤害生灵,而遭世人讥嫌,因此禁止外出。
安居一般在夏季举行,也有于十月十六日至次年元月十五日举行者,称为结冬安居。安居的地点不一定,小屋、树下、山窟、聚落等处皆可,不过,不可在危险、没有救护的地方安居。
安居的首日,称为结夏;圆满结束之日称为解夏、过夏。安居旨在严禁无故外出,以防离心散乱,因此是一种自修自度的观照功夫,是养深积厚,是自我沈潜的修行。今之一般佛学院的生活便是夏安居、冬安居。
结夏安居仪规
慈舟大师毗尼作持要录
一、界相
东以百岁为标,南以天台为标,西以小天台为标,北以塔林为标。
二、结夏安居
安居的义译为雨期,为修行制度之一。又作夏安居、雨安居、结夏。印度夏季雨期有三个月,出家人严禁外出而安在一处致力修行,称为安居。安居之首日称为结夏,圆满结束那天,称为解夏。
三、为何要结夏
(一)无事游行,妨废道业。
(二)损伤物命,违慈实深。
(三)所为即非,招世讥谤。防此三咎,故制安居。
(四)结夏的缘由
佛时代,有六群比丘于一切时,春夏冬人间游行。夏月瀑雨,水大涨,漂失衣钵、卧具,针筒。踏杀生草。时居士见已,讥谦云:沙门释子,不知渐愧,于一切时游行,漂失衣具,踏杀生草,断他命根,外道尚且三月安居,而且虫鸟也有巢窟止住,沙门释子,云何如是。诸惭愧,有乐持比丘,以此白佛。故制三月安居。
(五)安居的条件
出家五众皆遵制安居,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在家二众不安居。五众安居中,比丘与沙弥可在一起安居;比丘尼与沙弥尼、式叉摩罗在一起安居。
(六)安居的场所
安居的场所。若僧伽蓝、若阿兰若、若树下、山窟等。五分律云:禁止无救护处安居,有五过失不能在此安居。
1、太远聚落,求须难得。
2、太近城市,妨修道业。(居家往来、谈闲招讥,妨碍道业)
3、多诸虫蚁,自他两损。(害物伤慈,违本制缘。)
4、无可依人。(所依人要具五德:① 未闻令闻;② 已闻令清净;③ 能决疑网;④ 通道、达俗无滞;⑤ 除邪见、得正见。)
5、无施主,供给汤药。(房舍、卧具、饮食、汤药。)有五过,不可安居。反,则修道获益,亦利居家得植福田。
(七)受筹仪规
1、准备
(1) 悬牌一面云:今日受筹,明日安居。
(2)供两牌位:南无娑婆教主本师释迦牟佛。南无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3)一筹盘一空盘。(筹盘上可放些香花)
2、打板集众,迎请主法,唱炉香赞。
3、礼拜说法,(指主法和尚)
(1)至诚作观礼拜,求诸菩萨慈悲加被,九旬之中,精进办道,无诸魔障。三拜。
(2)至诚问讯愿为拥护,使我等内魔无娆,外障潜消。三问讯。向上。
(3)顶礼和尚三拜。和尚云:礼佛一拜。拜已,和尚云各序坐。
(4)行筹至诚顶礼三拜,问讯,长跪。
① 行香水手巾云:八功德水净诸尘,盥掌去垢心无染,执持持戒无缺犯,一切众生亦如是。
② 受者胡跪取筹,偈云:金刚无碍解脱筹,难得难遇如今果,我今顶戴欢喜受,一切众生亦如是。
③ 放空盘内偈云:具足清净受此筹,具足清净还此筹,坚固喜舍无缺犯,一切众生亦如是。
④ 行香水时,俱至佛前,以筹盘放在空盘上,顶礼问讯,长跪,取一大筹,双手横棒,高声明报云:岁次戊寅年,夏三月,安居会上,娑婆教主本量师释迦牟尼佛,受第一筹,后一拜,再行和尚筹等。
⑤ 结束时,行筹收筹后,俱往韦驮前,顶礼如前叹手,执大筹,高声报云:岁次戊寅年,夏三月,安居会上,护法韦驮尊天菩萨,受最后筹,一拜后,全结束。
⑥ 全结束,行筹收筹到屏处数明,为首收筹者,高声报云:岁次戊寅年,夏三月,安居座中,比丘几十人,沙弥若干人。
⑦ 和尚报云:同居大众,合人共收摄身心,九旬之中,努力为道,受筹已完,念偈回向。
(八)大回向 受筹功德殊胜行。
(责任编辑:张国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