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主页 > 名寺宝刹 > 名刹宝寺 >

菩提禅寺

 

    菩提禅寺始建于三国东吴赤乌二年(239年),是嘉定境内最早的佛寺,也是上海地区历史最悠久的佛寺之一。重建后的菩提寺为明清风格,结构分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菩提阁、藏经楼等部分。大雄宝殿为七间重檐歇山式,外观庄严雄伟。2006年初开放伊始,即吸引了大批香客和游客。

 

    菩提寺始建于三国东吴时期,距今已有1766年历史,是上海地区最早的寺院之一。宋朝初年敕赐“菩提”匾额,正式更名为菩提寺。明朝归有光在寺院东侧创办震川书院,带动寺院学风、禅风为之一震。清乾隆时期重修,立碑纪念,旧址为现安亭中学校址,号称良田千亩,极尽一时之盛。解放前后,寺院毁于战火,仅存破房数间。落实宗教政策以来,在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菩提寺的恢复重建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2003年11月,经有关部门批准,菩提寺恢复重建工作正式启动。受上海市佛教协会派遣,原上海佛学院副教务长慧证法师入住菩提寺,配合区、镇有关部门开展工作。在慧证法师的带领下,菩提寺两序大众,紧紧依托市、区、镇有关部门的领导,积极凝聚广大佛教徒的力量,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经过多方沟通与协商,同时充分尊重有关部门的意见,进行了寺院新址的土地置换,11、8亩的寺院新址得以确定。在此基础上,修复委员会邀请同济设计院、东南大学设计院、苏州园林设计院、东北设计院等多家知名古建筑设计单位进行设计招标。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进展顺利,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规划建设中的大雄宝殿、天王殿、菩提阁、讲堂、僧寮、斋堂等,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计划用二年左右的时间完成。 菩提禅寺是上海最古老的寺院,始建于三国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由东吴大帝孙权之母吴国太敕建,原址位于现安亭中学内。当年,运浙皖之名材,卜汉亭之旧址,营建多年落成,前有金刚殿,中有观音殿,主殿大雄宝殿,三殿庄严肃穆,正门门楣上有“敕建菩提寺”匾额,是上海地区屈指可数的敕建寺庙,其规模与气势非一般民间小庙可比。


    清道光八年(1828),江苏巡抚陶澍奏请道光皇帝批准,动用菩提寺东边空地,建造纪念明代大文学家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曾在安亭讲学13年,学富五车,著述立言,海内尊称为震川先生)的震川书院,宏扬儒学。1937年,菩提寺内观音殿遭日军飞机炸毁。1948年,圆瑛法师来到苏南讲经时,曾选定安亭菩提寺为其弘法所在,一时间,来菩提寺听经学法的苏浙皖沪四众弟子多达万人以上,可见菩提寺声名之隆。文革期间,菩提寺内大雄宝殿毁于劫难,仅存的金刚殿也因白蚁成群,年久失修于1976年被拆除。


    改革开放以后,为配合上海国际汽车城的建设,作为上海最古老的安亭镇得到了复兴。为配合古镇建设,上海市佛教协会与安亭镇政府商议在安亭老街移址重建菩提禅寺,并使其往昔旧貌得以恢复。2005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圣诞日,菩提禅寺重建奠基暨大殿开工典礼隆重举行。新建的菩提禅寺占地13.3亩,大雄宝殿、观音殿、菩提阁等殿堂均按江南明清风格复建。重檐歇山顶的大雄宝殿面阔32.8米,进深23.8米,高21.8米,建筑面积610平方米。南面檐柱金柱间有回廊,殿周留有檐下走道,均围以汉白玉栏杆。前面月台,进深4.5米,宽18.8米,可由三面登临。大殿内供奉横三世佛,两旁二十诸天像,均为楠木雕成,庄严贴金。

   
    塔前通往菩提寺的河堤上有石桥一座,石柱上蹲坐小石狮,威武庄严,与安亭古镇江南水乡的林茂葱葱,河溪潺潺的影致融为一体,回荡着千年古寺的佛鼓梵音。

 

    菩提禅寺

 

    地址:嘉定区安亭镇永安街442号

 

    电话:021-59576502

 

 

 上海佛教网 沪ICP备11045921号
技术支持:菩萨在线
Copyright [@] 2011-2018 上海佛教协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