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印长老拈香(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静)
五、关于“千佛衣”的问题
佛门中有以佛像刺绣于袈裟上的做法,曰“千佛衣”,未详始于何时;此种做法,甚为不妥。明代莲池大师在其所著的《正讹集》中即指出此一弊端:“近世袈裟上遍绣诸佛,云‘千佛衣’,此讹也。佛像止宜顶戴在首、负荷在肩而已。悬挂胸膈,已涉亵慢。况罗缀一身,自腰膝而下皆佛也,其过可胜言哉?轮王福倾[②],谅非虚语。而成风久袭,不自觉知。愿高明俯察刍荛,慎勿着此。或曰:然则千佛衣果无之乎?曰:有之,即今二十五条衣者,千佛相传之衣也。佛告比丘:‘我此僧伽黎,过去、未来诸佛,皆着此衣而得解脱。’是其证也。”由此可知,吾等所着之二十五条大衣为千佛所传,即是千佛衣,最上福田解脱衣,舍此而妄为刺绣佛像成“千佛衣”,实为弊端,不可不知。因偶尔尚见有人在荣膺方丈举行升座法会时着用,故特为列出。有绣为龙纹或花卉者,当不在此例。
六、对引礼大德的期待
出家受戒仪程,按现时规定为一个月间戒期。在这一个月期间,要求使新戒由俗人成为僧人,这是一个最为关键的时刻,是诞生佛子的关口。这全赖诸引礼大德的教育和陶冶之功,这是关系着佛教的自身建设、僧伽的素质以及佛教的现在和未来的大事情。在此提几点期望,与诸大德商榷。
(一)引礼大德掌握全局,任重劳辛
在汉传佛教传授三坛大戒的过程中,“十师”重在秉四羯磨法传授戒体和戒法,而戒场的组织和引导,仪程、仪规的掌控,戒子的教育和管理以及同传戒寺院常住方面协调、联络,全寺上下统一步调,为传戒法事服务等主要由诸引礼大德(主要是开堂师)具体负责和执行,因此引礼大德的工作对传戒法会能否如法如律的影响非常大。其中,开堂(首席引礼)和陪堂(第二引礼)大德如传戒法会之总指挥,责任尤重。《传授三坛大戒仪范》有云:“传戒一法,引礼责重而劳辛,新戒堂中堂外,戒期日后,举止威仪,行为法度,全赖引礼教诫,是以受请引礼后,当教授新戒出家行仪,一切礼法。”(成都文殊院印)
不但如此,鉴于今时实际情形,有些“坛上十师”对《正范仪规》并不熟谙,或不太熟悉,所以有许多事情亦须开堂或陪堂等引礼大德来照应,或因寺院殿堂布局关系,或当重要法事,如十师登坛等,皆须引礼大德预为演练,才能隆重庄严,如法次第。
《全国汉传佛教寺院传授三坛大戒管理办法》规定引礼师的条件和资格:“开堂、陪堂等引礼师必须爱国爱教,遵纪守法(威仪),戒行清净(能为师范),通达毗尼作持和传戒仪规(明了律法止作,懂得、熟练规矩,此中包括要擅梵呗、唱念),堪为大众师表,身心健康,有组织办事能力。”可见,引礼师在传戒中的职责和作用是至为关键的。
(二)引礼大德教诫戒子,任重道远
引礼大德在传戒过程中,教导戒子以符合佛教律仪和受戒仪规的思想言行来受戒。新戒进戒堂,按传统应有戒堂规则,新戒应知且认可遵守(签名),《堂规》在诸方是否统一?也可讨论。新戒进堂后,应由引礼师分工负责、管理教导,要由开堂大师父统一安排和指挥。引礼师要在戒前请戒忏悔和正受戒律仪式中,引导、指挥和提示戒子做好启请、表白、应答、行礼等每一步动作,以保证戒律授受如仪如法。若有可能,引礼大德应教戒子代表(俗谓沙弥头、尾)以“律腔”作白启请,以显隆重。引礼大德教习戒子,使其明白受戒内容,每坛戒于正授之前,和尚皆有开导,仪规要求戒子跪听,且无拜垫,时间经一小时以上。其效果往往是戒子疲劳,痛疼难忍,勉强撑着,挨过一时,和尚讲了些什么,茫然不知。愚意似应注重实效,令戒子明白开导的内容,如今科技发达,不妨将开导内容印出来,预先发给戒子知道,未详诸大德以为然否?二是在戒期中对戒子进行出家行仪、规矩法度的教育和训练,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三坛正受前,教授戒子出家人的礼仪和行为规范,如行、立、坐、卧,合掌、顶礼、长跪,持香、拈香、唱赞,穿袍搭衣,吃钵饭等;教戒子演习受戒程序,如排班、迎送、礼谢、搭衣、展具等。三是教习督导戒子熟习《毗尼日用切要》、《沙弥律仪要略》(二十四门威仪)和日用五堂功课,这同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通过如上的教育和训练,为今后成为一名合格的比丘奠定基础。
由于明晚期(万历)时律宗重兴,特别是见月律师编《传戒正范》,至今传戒方有依据。是故宝华山隆昌律寺近世以来作为律宗道场,其传戒经验,依然值得重视。方今二十一世纪,继往开来,期待发扬光大。
出家受戒与其动机直接相关,信仰纯正则会接受教育、遵守堂规,须自己发心,太姥山平兴寺经验值得重视。
关于戒台的安立与建设,亦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按《正范》登坛与退坛的进止威仪,有的不明确,欠如法。
(三)引礼大德以身作则、为法为人
传授戒法是关系佛教住持三宝、续僧命脉和戒子法身慧命的大事,荣膺开堂、陪堂师的诸位引礼、引赞大德,使命与工作是极其光荣和神圣的。期望荣任斯职者,发大心、深心和愿心。所谓大心,即上求下化自利利他的菩提大道心。所谓深心,如《大日经疏》云:菩提心为因,大悲为体,方便为究竟。所谓愿心,亦即回向心,明性相一如,彰事理不二,从现在的戒期法会到未来的灵山法会,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因果相召,法尔如是。这样,首先,便能够以“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的姿态来履行职责。以高度使命感和责任感,不计名利、不辞劳苦、忘我担当。其次,便能够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履行职责。不马虎走过场,不玩忽职守,不敷衍了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第三,便能够以以身作则的作风履行职责。在戒期期间,引礼师是戒子朝夕相处的师长,是他们成就正式僧人最初值遇的老师,是戒子受戒持戒、践行佛法最直接的榜样。最初印象,第一烙印,将影响其一生。引礼大德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第四,以大心、深心、愿心为前提,对戒子便能够以大慈悲心摄受。关心戒子生活和思想动态,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对待戒子便会有热心、耐心、爱护心,如同对待自己的亲兄弟一般的菩萨心肠,使戒子充分感受僧团和合增上的风气,感发其慈悲无我的精神境界和上求下化的远大理想。
目前,诸方传戒中,有个别引礼师责任心不够强,不能及时关心、照顾好和处理好有关临时性问题,甚至引起诸多麻烦事。也有个别引礼大德表现有贪图供养,索要红包等行为。望深诫之!
诸方传戒寺院皆印发《新戒必读》(或《须知》),但内容不统一,有的遗漏“乞戒词”重要部分。对《新戒必读》小册子,亦请研讨,冀求完善。
诸位大德:
以上仅为我个人肤见,既非全面,亦不深透,并不免讹误,衷心地乞请诸大德批评指正。因为,事情总得有个开头,如同开台锣鼓,总得敲响,哪怕是乱敲。好在我们彼此同为法门兄弟,同为释迦弟子,同为佛门大计,心心相印,同愿同行;这都是我们自己家里的事情,皆是关系着我们切身(当今佛教自身)利益,我们相知、相契、相见,皆以本来面目。在此,切盼诸位大德利用研讨班的难得机缘,交流经验,贡献智慧,虚心学习,充分研讨,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弘清养正,光大发扬,为切实加强汉传佛教的规范传戒工作,为着力推进佛教自身建设,为住持三宝、正法久住,为进一步发扬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为矫正近百年来佛教在社会人士当中的消极印象,赶上当今“神舟”飞天、“蛟龙”潜海的社会各领域进步的伟大时代步伐,以上报四恩,下济三有;预会大众,早证菩提。
诸大德!前景光辉灿烂,我辈任重而道远,唯愿在三宝慈光摄照下,坚固菩提愿,同心同德,努力精进,今正是时!
最后,虔心祈愿三宝加被,研讨班圆满成就!
祈愿佛日高悬,光明世界;法轮大转,普利人天!
祝愿在座各位身心康泰,法喜充满!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张国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