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慈大和尚,1963年出生于河南省桐柏县鸿仪河乡,1980年毕业于鸿仪河高中,同年冬于北京广济寺礼正果长老剃度出家,随后考入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1984年考入中国佛学院,1986――1996年留学于斯里兰卡,期间曾就读于圣法佛学院、智严佛学院、巴利语佛教大学、1990年获得国立克拉尼亚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硕士学位,1992年经赵朴初介绍礼北大季羡林教授与法光法师为导师攻读克拉尼亚大学研究生院哲学硕士学位,并于1994年获得该学位,1996年考入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攻读哲学博士学位。获得哲学博士、法学博士学位2002年归国,现为伦墩大学在职法学博士后、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佛学院讲师,中央民族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副院长、中国佛教协会理事,2006年元月被礼请为桐柏山普化禅寺住持。英文著作有:《禅密要法经研究》、《佛教的社会学研究》、《菩萨思想的发展之研究》等发表于《澳门佛教》。2006年担任世界佛教论坛翻译组组长,并主持审编了会议有关外文稿件和书籍。现正编著南传佛教教材。
圆慈大和尚,爱国爱教,信仰诚笃,道心坚固,佛学造诣深厚,在建寺、弘法、安僧等方面表现出卓越的管理才能和高超的领导艺术。致力于提高僧人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常住僧人的纯洁性,加强队伍建设的稳定性。同时将古典佛教与当地人文紧密结合,崇尚人间佛教理念,教育广大信众服从领导和管理,引善积德。除了弘扬佛法,圆慈大和尚一直热衷于慈善事业。资助孤寡老人,资助贫困家庭,当发生自然灾害时更是义不容辞、慷慨捐助。大和尚一直认为出家人以慈悲为本,只有心存慈悲,才能弘法,佛教事业才能光大。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柳州开元寺是广西目前最大的佛教寺院,是集生态、文化旅游、休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佛教文化观光区。开元寺始建于唐代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在柳宗元诗作《酬娄秀才寓居开元寺》中,它的影子曾隐约浮现。在历经千年的风雨沧桑之后,古刹至清末民初才倾颓湮没。2005年6月,柳州市博物馆和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对柳侯祠附近地面进行抢救性清理发掘时,发掘出开元寺明清时期大殿和山门石柱础、墙基,以及一批生活用品残骸,还发现了开元寺门前30多米长的一段青砖小路,千古名刹得以重见天日。
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已经传到了广西地区,但真正对广西各地产生很大影响,是在唐代。唐代,中国佛教文化艺术十分繁荣,其影响几乎达到全国每个角落,岭南地区也不例外。广西的桂林成为五岭以南的佛教中心。根据《唐舍利函记》石刻的记载,唐高宗显庆二年(675),在桂州城南部(即今桂林市民主路万寺巷内)就建有善兴寺,还建造了一座贮存和尚骨灰的舍利塔。这是广西年代最古的一座佛塔。开元二十六年(738),善兴寺改为开元寺,这是桂林地区最早兴建的佛教寺宇。到唐武则天时,禅宗六祖惠能,“曾说法讲经于永宁州双瑞岩”,从此,禅宗传入了广西地区。
(责任编辑:张国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