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在觉群楼二楼多功能厅,为数百佛教信众播放了电影——《不肯去观音》。这是第一部以佛教题材为主题的电影,它以公元842年至864年间日本僧人赴大唐求请观音的一段历史传说为线索,讲述了普陀山如何成为观音道场的故事。影片融汇了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精神,反映了几千年来国人对精神世界的至高追求。
观音菩萨,鸠摩罗什译为观世音菩萨,玄奘法师译为观自在,中国略称为观音。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是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佛经上说,观世音是过去的正法明如来所现化,他在无量国土中,以菩萨之身到处寻声救苦。观世音与阿弥陀佛有着特殊的关系。他是西方三圣中的一尊,也是一生补处的法身大士,是继承阿弥陀佛位的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