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沪佛动态 >

上海西林禅寺悟端大和尚应邀赴下海庙作专题讲座

来源:上海佛教网  时间:2015-10-05




 

    2015年10月1日至3日,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松江区佛教协会会长、西林禅寺方丈悟端大和尚应邀赴上海市下海庙讲经及指导禅修,主题为“禅宗思想与习禅法要”。

 

    在两天半的时间里(上午9时至11时,下午1时至3时),悟端大和尚从禅宗的历史与概况、传承与宗旨、禅法的类型、核心思想以及入众法义和对现实生活的意义等主要问题作了详细的讲解。

 

    禅宗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见性成佛。主要依据是达摩的“二入”、“四行”学说。“二入”指“理入”和“行入”。理入是凭借经教的启示,深信众生同一真如本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盖,不能显露,所以要令其舍妄归真,修一种心如墙壁坚定不移的观法,扫荡一切差别相,与真如本性之理相符,寂然无为。

 

    禅,是将梵语禅那Jhana(Dhyana)的最后一个母音脱落而成为“Jhan”的音译,意译为思维修(养)、入定、功德聚(丛)林、静虑、弃恶等。习禅,又名静坐、打坐、宴坐,或叫坐禅。名称虽不一,意义却相同。习,即修习、熏习、学习之义;禅,即禅那的简称,华译为静虑,即说静坐思虑,或言冥想,亦即是止观。静即是止,虑即是观。止,就是止一切妄念;观,即观照正念。止观即是定慧,止是定,观是慧;定,能制心于一处而不散乱,止住一切妄想,而无分别执著;慧,即由戒生定,因定发慧,慧即能开发心性本能,观照万事万物,历历明明,如大圆镜而不生执著,这是讲的习禅的基本含义。  

   禅,它是一种境界,一种受用,一种体验,一种方法和手段,也一种生活艺术,同时,更是一条通向解脱之路。对禅的体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禅的境界是觉者的生活境界,所以说“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这是佛的安详、自在、喜悦的境界。

 

    此次讲座上午以讲经为主,下午行香、开示、体验、解答。

 

    寺院的全体法师及护法居士百人出席听经与体验,在国庆假期里真正体会到调身是基础,调息是方法,调心才是坐禅体验的目的,让本具的心性得以护持,心态得到复原,心灵得以升华,将禅法落实于生活,将内心专注于当下,将觉悟普涉于群生。

 

 

(责任编辑:张国铭)

热点推荐
·感念佛恩 慈悲济世 青龙古寺腊八施粥慈善进行时 [2018-02-24]
·上海宝山寺腊八节感恩施粥暨上供法会圆满 [2018-02-24]
·世界佛教弘法协会慧明会长一行访问缅甸圆满 [2018-02-24]
·2017大摩尼宝乐捐活动圆满 [2018-02-24]
·上海静安寺举行2018年新年祈福撞钟法会 [2018-02-24]
·上海玉佛禅寺举行“祝福上海——2018上海社会各界迎新年慈善晚 [2018-02-24]
 上海佛教网 沪ICP备11045921号
技术支持:菩萨在线
Copyright [@] 2011-2018 上海佛教协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