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主页 > 四众平台 > 解疑释惑 >

论语解毒:礼非万能,无礼万万不能

来源:上海佛教网  时间:2014-08-13


 

    【原文】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


 
    有子说:“礼制的应用,最可宝贵之处,就是达到和谐。先王治世之道,最为人所赞美的地方就在这里。但是,不管大事小事,一味想求得和谐,会行不通的。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也会行不通的。”


 
    【解毒】


 
    礼节礼节,以礼来节。一提儒家,估计很多人会想到“三纲五常”。三纲咱以后再说,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其中,仁、义为体,礼、智、信为用。


 
    礼,在儒家的理论体系中,即社会行为规则的统称,包括国家的规章制度、民间的道德守则等,大至太庙祭典,小至拱手揖喏,无不包含在礼的范畴之中。


 
    那么礼有啥用?有子说,礼的终极作用,一言以蔽之,即“和为贵”,换一句好像已过保质期的话说,就是“构建和谐社会”。自孔子以下,全体儒家心目中理想的和谐社会,就是文武周公之时,即有子说的“先王之道”。先王之道美在哪呢?据说,当时在周公所制之礼的保障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和谐社会。


 
    不满当下,把前朝想得美美哒,这是每个乱世蚁民常YY的事。儒家就更不用说了,孔子批评他生活的年代“礼崩乐坏”,他最向往的,当然也是“礼兴乐盛”的“先王之道”了。


 
    但稍有点历史常识的人就知道,西周并没有儒家想象的那么美,东周也没有儒家抹的那么黑。孔子最粉的偶像周公,亲率大军东征三年,剿灭了不听话的前商势力,杀伐无数,累及多少无辜百姓?况且那场战争孰是孰非,还真的很难说。再说到文化,东周列国时期有诸子百家,西周有什么?除了一个面目模糊的周公,他最广为人知的一件事,便是将婚前性行为列为非礼行为,从而贡献了一个比“敦伦”更狗血的借指性交的词语:周公之礼。你说这是历史的退步呢还是历史的退步呢还是历史的退步呢?


 
    爱国者喜欢说,咱中国是个“礼仪之邦”,其史证,就是周公独创、儒家单传的全套礼节。但你只要在中国大陆生活一段时间,同时又不想睁眼说瞎话的话,你就得承认,当今中国,那才是真正的礼崩乐坏。先别说你最讨厌的邻居日本,就说那些曾被视为化外之地的西方蛮夷,哪个不比你更谦谦有礼?就连见面互相拱手这个最简单的礼节,都被来自西方的握手礼所取代,夫复何言?  


 
    所以有子也明白,礼并不是万能的。无论大事小事都想通过礼节来实现和谐,那是不可能的;当然,为和谐而和谐,没有礼来节制,也是不可能的。


 
    听起来是不是很绕?是不是也有人跟我一样,越读越觉得后面这两句很废话?


 
    那么,假如我们把形式主义的“行礼”,替换成实质性的“送礼”呢?是不是就应该这么表述:


 
    有事送礼,双方就一团和气;和气生财,最美莫过如此。当然,大事小事都靠送礼,有时也是行不通的;但是,一味为和气而求和气,不送礼,更是万万不能的。


 
    这么一说,听起来是不是更通俗、更有现实指导意义了?(文/余少镭)


 

(责任编辑:张国铭)

热点推荐
·感念佛恩 慈悲济世 青龙古寺腊八施粥慈善进行时 [2018-02-24]
·上海宝山寺腊八节感恩施粥暨上供法会圆满 [2018-02-24]
·世界佛教弘法协会慧明会长一行访问缅甸圆满 [2018-02-24]
·2017大摩尼宝乐捐活动圆满 [2018-02-24]
·上海静安寺举行2018年新年祈福撞钟法会 [2018-02-24]
·上海玉佛禅寺举行“祝福上海——2018上海社会各界迎新年慈善晚 [2018-02-24]
 上海佛教网 沪ICP备11045921号
技术支持:菩萨在线
Copyright [@] 2011-2018 上海佛教协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