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主页 > 四众平台 > 解疑释惑 >

济群法师:如何获得幸福

来源:上海佛教网  时间:2017-07-19

 

    在这木棉花盛开的季节里,春去夏来,艳阳高照。可即便暑气炎炎,也依然阻挡不了人们前来探索幸福本质的脚步。 

 

    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什么是幸福呢?我们一直追求的经济增长、物质丰富,是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吗?其实,幸福包含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当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不再让人幸福,那么问题一定出在内心。

 

    那么,如何从内心寻找幸福呢?导师从以下五个方面为听众们娓娓道来。

 

    一、如何面对逆境

 

    生活中,一旦遭遇逆境,如身体不健康,家庭不和谐等等,我们便会痛苦不堪。究其原因,在于我们心里有恒常的设定,一旦被无常打破,便不接纳。

 

    导师指出,佛法里讲因缘因果,就是告诉我们,每件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前因后果。我们只有接纳逆境,才不会被其伤害。只要从调整自身入手,在因上努力,果上随缘,慢慢地就会变好。

 

    佛法告诉我们,世上一切现象都是无常的,一切都有可能,好的事情会变坏,坏的事情也会变好。关键的是,我们要用智慧接纳无常,正确看待顺境逆境,方能“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二、幸福要有福

    福报包含五种,所谓“五福临门”,即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和善终。身体健康和内心安宁,是获得幸福的重要条件。现代人最大的特点是内心浮躁、混乱,无 法安宁。而佛教被称为“心性之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帮助我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我拯救的能力,进而通过修行,摆脱生命的迷惑和烦恼。因此,身心健 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修身养性是人生最好的投资。

 

    此外,想要幸福就要有福报,这就需要培植福田,即恩田、敬田、悲田。导师说,这是我们源源不断产生福报的发电站。

 

    三、提高认识,智慧没有烦恼

 

    看待同一件事情,有些人偏向消极悲观,制造一堆烦恼;有些人偏向积极乐观,常常欢喜。可以说,我们有什么样的认识,就会看到什么样的世界。同时,我们看到什么样的世界,都会对我们产生影响。至于这个影响是好是坏,取决于我们的认识。可见提高认识的重要性。

 

    导师笑言,拥有智慧,便没有烦恼。佛法告诉我们,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的假相,不能执著其中。我们应该建立如实的认识,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因此,有了智慧的认识,人生得意、失意,其实都是好事。

 

    四、多欲为苦,知足常乐

 

    外在的幸福是一种感觉,是欲望达成后获得的一种满足感,欲望与幸福感并不成正比。但整个社会都在鼓动欲望并刺激消费,让我们在占有、攀比、竞争的过程中,不断忙碌,形成惯性,失去休息的能力,活得很累。

 

    欲望还使我们的生存成本越来越高,幸福的成本也随之变高。古人讲“少欲知足,知足常乐”,就是说欲望越少,越容易幸福。

 

    五、建设健康的心灵

 

    我们的心具有两面性,有迷惑和觉醒两套系统,它既是痛苦的源泉,也是快乐的源泉。凡夫内心充满迷惑和烦恼,是不断制造痛苦的永动机。而佛法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开发内在良性的潜质,通过戒、定、慧的修行,成就智慧和慈悲的品质。最终,幸福会成为一种本质性的存在。

 

    讲座提问互动环节,听众们踊跃参与,积极提问,时而因为导师的智慧之言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时而因为导师的诙谐之言而轰然大笑。其中,还有人发问:“修 学佛法并不容易,如何系统地修学呢?”导师道,他创办了三级修学,提供一套有系统、有次第、有方法、有氛围的修学体系,可以关注公众号进行了解。

 

    世事忙忙似水流,每个人最希求的无非是过得幸福,而物质无法解决幸福问题,也未必能带来幸福。我们不能光追求外在的幸福,更要重视内在的幸福。

 

    短短一个多小时,导师契理契机的精彩开示,如浮华世界里的一股清流,净化了每个听众的心灵。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讲座圆满结束,但追求真正的幸福人生,人们才刚刚开始。

 

 

(责任编辑:张国铭)

热点推荐
·感念佛恩 慈悲济世 青龙古寺腊八施粥慈善进行时 [2018-02-24]
·上海宝山寺腊八节感恩施粥暨上供法会圆满 [2018-02-24]
·世界佛教弘法协会慧明会长一行访问缅甸圆满 [2018-02-24]
·2017大摩尼宝乐捐活动圆满 [2018-02-24]
·上海静安寺举行2018年新年祈福撞钟法会 [2018-02-24]
·上海玉佛禅寺举行“祝福上海——2018上海社会各界迎新年慈善晚 [2018-02-24]
 上海佛教网 沪ICP备11045921号
技术支持:菩萨在线
Copyright [@] 2011-2018 上海佛教协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