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典》上海卷编审工作会议召开
4月7日~11日,《中华佛教寺院名胜大典》(以下简称《大典》)上海卷编审会议在上海临港新城召开。肖武男总主编专程从北京赶来出席并作了讲话。会议由《大典》编辑部主任徐耀标主持,《大典》上海卷执行副主编杨潮幸汇报上海卷初稿完成情况,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党委书记周建国和《大典》编辑部总编辑李采芹分别就《大典》上海卷率先出版的意义和编审统稿流程作了发言。
参加编审会议的还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毛文涛、副总编辑魏晓峰、编委会总主编助理刘玮,佛学和宗教专家、特约编审金易明、潘明权,上海卷副主编应长天,《新安全•东方消防》编辑部副主任唐鋆,责任编辑沈晓平、美术编辑赵军,湮灭寺庙作者、编辑王炎龙、兰明娟等20余人。上海卷主编李刚和副主编吴学华因在北京参加公安部筹备庆祝建党90周年筹备工作未能出席,委派《新安全•东方消防》副主任唐鋆全权代表。
这次审稿会议,采用将稿件投影在屏幕上,集体逐字逐段审阅,各抒己见,认识统一后,或删或改,达成共识后定稿。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作者、编审、编辑共同把好质量关,统一风格、统一体例要求的最好的方法。按照这次编审统稿的要求,仍按原分工将未审的稿件带回分头进行修改补充、完善后,交《大典》编辑部由总编辑审定和出版社进行编辑加工。
会议一致认为,《大典》上海卷率先出版,不仅成为向世界第三次佛教论坛献礼的一卷,对其他各卷顺利、成功的出版将起到推动作用,同时对其他各卷编纂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
会议对上海卷收录的湮没寺院的稿件作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这批稿件作为研究成果,十分喜人,具有很高的史料、文化、研究价值。这是《大典》上海卷的又一亮点。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会议强调要写好卷首的《上海佛教综述》,这是一篇既有份量,又带纲领性的论文,既要反映上海佛教发展的历史轨迹,又要从理论上对上海都市佛教的特点及其影响进行概括,3万字左右。
会议还对上海卷的篇幅、开本、装帧、版式设计进行了讨论,初步框定文字按版面计算约52万字,各类图片468~924帧。开本倾向于国际流行的12开本,采用再生浅黄色艺术纸,彩色精装。
会议对《大典》上海卷交稿和出版的时间作了安排,5月底将稿件交出版社,9月中旬出版。要求上海卷全体编纂人员力争打响“第一炮”而尽心尽力。